搬迁虽已完成 治理远未停步
看南通姚港化工区如何完成“脱毒”蜕变
本报见习记者 李贤义
姚港化工区曾经是江苏省南通市的化学产业核心区,已于2010年完成搬迁,作为南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土壤修复项目,污染场地能否 “脱胎换骨”?修复过程中,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前往南通市进行了采访。
化工区“退城入园”
搬迁后提升了竞争力,有效减控尾气和废水排放
姚港化工区曾经是南通市化学产业的核心区,起步于1958年的江山农化、1959年的宝灵化工、1974年的星辰合成材料,为当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市区主城区建设加速,姚港化工区周边居民住宅日趋密集,化工企业带来的空气异味和安全隐患成为困扰居民生活和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也为企业拓展更大发展空间,200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姚港化工区重点化工企业搬迁决策,按照“搬优、搬强、搬环保、搬安全”的总体要求,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姚港化工区于2010年10月提前完成搬迁。
南通市政府明确要求,搬迁不是简单复制,要以搬迁为契机调整结构、做大做强,提升化工龙头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为支持姚港化工区三家企业搬迁,市政府共拨付补偿资金6.25亿元,带动企业完成投资4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加快搬迁改造步伐。
搬迁后,江山农化新厂区已完成项目投资24.4亿元,现代化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体系已经基本建成。随着新厂区二期项目的投产,宝灵化工在搬迁后第二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多,利润达到7000万元。
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3家企业的新厂区均建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三区,目前用于环保和安全设施建设已达5.1亿元,是搬迁前环保和安全设施总投入的3倍多。
通过搬迁,淘汰了落后产能,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安全环保技术,有效减控了气体排放,将尾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对各类安全隐患采取了严密的监控防范措施。
退役场地怎么办?
场地污染程度复杂,三种工艺结合修复
姚港化工区企业搬迁后,改善了周边环境,同时也置换出550亩土地。据介绍,退役场地主要生产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丙溴磷、毒死蜱等系列农药。由于历史原因,生产过程的跑、冒、滴、漏现象导致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因此,这片土地必须经过修复治理后方能再次利用。
早在2010年,建设单位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委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对搬迁场地进行专业的环境调查采样和风险评价工作,最终确定该场地地块存在苯系物、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有机磷农药等主要污染物,大部分地块污染深度在地表2米之内。
为保证土地的安全再利用,由南通产业控股集团牵头成立相关工作组,从前期的土壤调查评估、确定修复目标值,到实施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前后共历时3年多。
经过公开招标和严格比选,最终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成为土壤修复工程实施方,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土壤修复实践,并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商业化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有丰富经验和专业人员团队。
基于场地实际情况,建工修复公司最终确定了采用常温解吸、热解吸、原位化学氧化相结合的修复方案。
据了解,整个姚港化工区搬迁场地约35万平方米,土壤修复工程工期为440天,合同金额达1.96亿元,目前,已经完成约10万立方米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预计在2015年完成全部修复工程。
如何防止二次污染?
先进技术为支撑,精心组织施工设计
污染土壤修复过程,最大难题是如何降低二次污染的产生,第二个难题才是确保达到修复目标。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汪福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整个土壤修复过程中,采取了全过程环境管理措施,针对污染土壤挖运,处置等阶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降低二次污染。主要措施包括精细施工布局,缩小范围开挖作业;喷洒专用气味抑制剂,减少气味扩散;及时覆盖,定期洒水,防止扬尘产生;废水、废气统一收集,处理合格后排放等措施。
针对第二个难题,由于本场地存在高浓度的有机磷农药等难处理的物质,常规处理技术难以处理达标。建工修复公司引进目前国内最大的热解吸设备,专门用于这些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
“热解吸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污染土壤处理技术,在欧美国家的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设备在钢材、自动控制、尾气处理等方面有严格要求,我国在相关方面还不具备自产的条件,公司投入4000万元引进了国内第一套、也是规模最大的直接热解吸设备(TDU),能有效处理其他技术难以处理的有机物污染土壤,尤其是半挥发及难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该项目经理谭秀勇如是告诉记者。
据介绍,TDU设备运行时,污染土壤经过传送带运至振荡筛实施筛分,筛分后的土壤进入回转窑设备进行均匀加热,在这里所有目标污染物从土壤中气化出来,气化后的污染物被收集,通过除尘、高温氧化、急冷、酸碱中和、吸附等一系列处理措施后,尾气达标排放可满足国家最新修订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际已投入设备使用效果统计,其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9.99%,能确保污染土壤中目标污染物达到修复目标。
同时,为有效监督施工方,控制好二次污染(废气、废水排放和扬尘),土壤修复工程开工后,南通产业控股集团邀请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质控单位,负责质量控制、环境监理工作。
据了解,污染土壤达到环保部门的验收标准后,修复后的姚港化工区将进行二次开发。未来的规划中,区域将以高层住宅、绿地公园、生态河等形式重新展现在市民面前。
相关链接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近年来主要修复项目
北京化工三厂土壤修复项目(2007年):作为化工生产基地近50年,土壤中含有四丁基锡、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滴滴涕和重金属铅、镉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主要修复技术为水泥窑焚烧处理技术、阻隔填埋处理技术;处理规模:6.5万m3;工程为国内首例污染土壤修复项目。
河北某化肥厂砷污染修复工程(2012年):本场地位于中国北方某城市,由于长期生产作业导致该厂区存在较严重的砷污染,主要集中在净化车间、铜洗车间及污水处理车间。本项目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土方量30042 m3,
辽宁省某化工集团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2013年): 2011年底原厂区搬迁,后被规划为居住用地。根据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该场地存在多种重金属、多环芳烃、苯系物污染。综合考量场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情况等因素,对单一的苯系物污染土壤,本项目采用常温解吸处理;对其余重金属、多环芳烃及复合污染土壤,先采用土壤淋洗技术处理,淋洗后处置达标的粗颗粒进行场内回填,产生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泥饼经固化/稳定化修复达标后场内回填,产生的富集污染物的泥饼采用稳定化或水泥窑焚烧处置;对受苯系物污染地下水,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进行修复。修复污染土方量27.9291 万m3,污染地下水16116.12 m3。
武汉某场地土壤污染修复项目(2012年):武汉某场地修复项目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农药类场地修复项目, 为了减少土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确保人体健康安全,该地块经过了详细的场地污染调查,确定该场地的主要污染物为DDT和六六六,并作了场地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基于场地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的结果,结合场地环境特点、污染情况、场地未来规划用途和修复目标及范围,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对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案进行设计,该项目污染土壤达到29.68万m3,经过技术比选和综合判断,选用生物化学还原和焚烧技术修复,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